剑心有一天,一名战友给我讲了事,希望我可以帮他表达出来。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休假回家的他被不少人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当兵的经常训练,身体应该很好,很少生病吧?他被这突然且极具主观色彩的话问住了,并且心中五味杂陈。身为战友,我当然理解他的“被问住了”,当然明白他的“五味杂陈”,毕竟,我们经历的一切,只能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8个字来总结。01在一线作战部队,部队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大,加上各类考核评比,连队与连队之间的竞争,单个军人相互之间的排名,军人的压力很大,训练很多,身体很累,无法得到充分且有效的休息。有人调侃说,现在白天还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但是晚上再也不是“两眼一闭,保持警惕”,因为白天太累,晚上成了“沾枕头就睡”!摄影:蔡源面对层层传导的压力,承受着较大强度的训练,军人有时会有些抱怨,但一旦走上训练场,即便疲惫不堪,也都会倾尽全力,这是军人职业的惯性。这一切,是身体强壮的开始,也为患伤患病埋下了伏笔。02众所周知,野战部队的军人其实没有“8小时以内”的说法,只要需要,一天的24小时都可以在“8小时以内”。即便是正常情况下,每天的作息时间也是从早六点到晚上九点半,15.5小时,这中间是有休息时间,但是不是每一次休息都能被保证,晚上的8.5小时,战士需要站岗,干部要值班、查铺查哨。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很多作战部队的军人都比同龄人看上去要老一点,缺乏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是一大原因。工作时间较长,训练任务较重,日常琐事不少,心情很受影响,身体自然不会如外表看上去那么健康。03当学员时,因为当兵锻炼、跟教员下部队调研,发现很多兵种都有自己的段子,这些段子又与各兵种的职业病有关。比如,当时去过一个装甲部队,老班长就说,我们坦克兵的训练啊,就是“每天二两土,不够晚上补”。意思是说日常训练,尘土漫天,会经常吸不少灰尘到肺里。摄影:魏二姐比如,传统的步兵,用老班长的话说就是,“我们这群人就是靠腿吃饭的,能跑就有地位,哪天跑不动了就该滚蛋了,所以在步兵连队几乎看不到多少老士官。什么骨膜炎、半月板损伤,很多人当步兵年岁长了,见多了就是知道是什么症状如何保养了……”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兵种都有自己的职业病,什么腰肌劳损、颈椎病、骨膜炎、风湿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静脉曲张等等,估计在基层干久了,或多或少都会得上那么一两种,甚至更多。04一线作战部队的军人,特别是基层官兵,很苦很累,士兵如此,军官亦然。所以,他们才会对“五多”问题感到愤怒,感到无法容忍,面对无端的消耗会感到恼火,面对不管下面死活的领导会骂娘。等我自己毕业来到一线作战部队,发现军人伤病的原因不仅仅是训练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那么简单,医疗资源的不足也难脱干系。很医院不足以保障全体军人的伤病防护和救治,一医院进行救治,但是由于每周都基本固定的转诊名额,所以看病要排队,这就有可能造成病情的延误。一个老班长说,“我刚刚转三期士官的那一年,开训动员,扔手榴弹导致好几个胳膊断的、脱臼的,最后我们班一个小战士去看医生,医生说你这个得到明天才能处理。”小战士跑回来哭着对班长说,“班长啊,我怎么这么惨啊,断个胳膊要我等一夜才给我看,我得疼一天啊!”其实,我想他疼不止是一夜,那件事一定会刻在他心里。也不止他一个人会疼,很多旁观者也会对此感到叹息、无奈和心疼。摄影:王佳寅05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有战争,就有牺牲。因此,即便是身处和平年代,有训练,也就会有伤病。可是,认真练兵备战的军人总该值得更加完善的保障,总该受到更多的关怀,基层的官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作为军人,我们理应努力训练,潜心备战,坚守良知与责任。但是,国家和平及利益的守护者也应该受到保护、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伤害。从军报国,我们必须在战场上舍生忘死、视死如归。可是,在战事未起时,我们真的不必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更不必春蚕至死,蜡炬成灰,我们不能在战争来临之前,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遍体鳞伤。军人的职责是赢得胜利,如果我们真的钟爱军装,如果我们真的放不下这份事业,我们就应当更加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的健康,军人,应当活得更加阳光灿烂。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所有尽忠职守的军人,一定要爱护自己,珍惜自己,一定!唯愿天下军人安好,祝愿各位健康永远!唯愿所有军人戎马半生,归来仍是健壮少年!军人军属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