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的治疗药方

您的腿上是否有许多血管,弯弯曲曲的像蚯蚂一样,有的还可以用手摸到?如果有,这种情况就是“下肢静脉曲张”。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老腿先老”,这主要是因为,腿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有关,一旦老了,腿部感觉向大脑传递及大脑向腿部发出指令的准确性和速度都会下降。另外,腿较上肢离心脏距离更远,血液回流也会较上肢困难,容易因循环不好出现疲劳难以消除的问题。所以经常在腿上进行按揉推擦保健,不仅可以调整人体的内脏功能,强健腿脚,而且通过刺激腿上的经络穴位,推动气血运行,可以通利关节,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按揉推擦法:患者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家人用两手的指面从大腿部按揉到小腿部,连续操作3~5遍。再用双手掌附着在大腿两旁,沿着大腿的两侧向膝关节处及小腿部推擦数次,先推擦一侧的下肢,再推擦另一侧,进行上下往返推擦数次。

为什么要推擦腿的外侧呢?因为足部的三条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都经过腿部外侧。而老寒腿很明显属于寒症,因此按摩腿上的阳经有助于阳气提升,阳气充足了,气血运行就有劲儿了。

值得提醒的是,如果有脉管炎、静脉曲张的患者,那就只向上推,不要向下推了。因为静脉曲张、脉管炎等都是静脉回流出现了问题,向上推有利于静脉的回流,这对治病是很有好处的。

另外,在做推拿前,如果能用当归20克、红花10克、伸筋草30克、苍术10克、白藓皮15克、马齿苋30克、川牛膝10克、制香附10克熬水,先把小腿泡上半小时,效果更好。

中医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擅长辨证分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甚好。

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状若蚯蚓,局部可有压痛或色素沉着,伴有精神抑郁或者烦躁易怒,舌紫暗,或舌面有瘀斑、瘀点。治宜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桃仁酒炒桃仁15克(中药店有售),优质白酒(38度左右即可,下同)毫升。先将桃仁打碎,然后浸泡于白酒中,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每日摇晃1~2次,10天后即可饮用。每次取泡好的桃仁酒10~15毫升,每日1次,佐餐服用。红玫饮在中药店购买玫瑰花60克、红花30克。每日取玫瑰花6克,红花3克,加水浸泡20分钟后,常法煎取药汁,每日1剂,分2次服用。络归酒络石藤20克,当归25克,优质白酒毫升。将中药店买回的络石藤、当归浸泡于白酒中,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每曰摇晃1~2次.15天后即可饮用。每次取泡好的络归酒10~15毫升,每日1~2次,佐餐饮用。寒湿凝滞型常表现为患肢青筋迂曲,下肢微肿,按之凹陷,畏寒怕冷,肢体酸胀,沉重乏力等。治宜温阳利湿,活血通络。千年健酒:千年健15克(中药店有售),优质白酒毫升。千年健浸入白酒中,密封保存,每日摇晃1~2次,1周后即成。每次取10~15毫升饮用,每日2次。高粱牛膝饮:川牛膝6克(中药店有售),高梁米克。高粱米提前浸泡一晚上,牛膝用纱布包裹,一同入锅煎煮至高粱米软烂,去药包,食高梁,并饮用药汁。每日1次,分2顿服完。湿热蕴结型患肢青筋迂曲,局部红肿有硬结,用手指按压有明显的压痛,大便黏滞且便后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舌苔黄腻,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赤小豆汤:赤小豆30克。提前浸泡4小时,加水煮至熟烂,食豆饮汤,每日1次。薏苡仁粥:薏苡仁50~克,浸泡于毫升的清水中1小时,入高压锅中加水~毫升煮粥,煮至薏苡仁熟烂即成。每日分2次食用。

血遇寒则凝,遇热则通。用附子、桂枝、肉桂等温热药与活血化瘀药自拟静脉通一方,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收效良好。方用:当归、丹参、乳香、没药、茯苓、牛膝、杜仲、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黄芪、地龙、五灵脂、秦艽、羌活、延胡索、白芷各50克,桂枝、附子、肉桂各30克,甘草20克,蜈蚣10条,全蝎20克。轧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3次,每次1丸。可用于治疗下肢静脉炎、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疼痛等症。此种病症,往往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之久,用药需持之以恒,坚持半年以上,方能获效。另外,用上方(调整药量)煎汤熏洗双下肢,见效迅速。

静脉曲张的饮食疗法:

  1.金橘根煲猪肚:金橘根30克,猪肚-克(洗净切块),加水4碗煲至1碗半,以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肝气郁滞型精索静脉曲张。

  2.升麻芝麻茴香煲猪大肠: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小茴香10克,猪大肠一段(约30厘米,洗净)。入上三药于猪大肠内,两头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小茴香、升麻及芝麻,调味后饮汤吃猪大肠。有便秘者,可连黑芝麻食用。

  3.参芪双核粥:黄芪20克,党参30克,荔枝核15克,芒果核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

  4.橘核益母草乌豆糖水:橘核15克,益母草30克,乌豆60克,加水3碗煎至l碗,加红糖适量调味服食。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权威
补骨脂针剂能不能治好多年的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aoduo.net/lcjc/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