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人体原穴络穴郄穴募穴俞穴

北京儿童医院皲裂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22/5715354.html

点击上面蓝字快捷免费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腧穴,就是以腧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腧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俞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俞为原”,“阴经之俞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腧穴中的俞穴之后,既另置一原。

原穴口诀:胃原冲阳脾太白,大肠合谷肺太渊;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三焦阳池包大陵,胆经丘墟肝太冲。

二、络穴   俗话说:“久病入络”。络穴是治疗慢性病的要穴首选,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部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发于鸠尾,督脉络发于长强,脾之大络出于大包(脾有公孙和大包两个络穴),合称十五络穴。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络”有联络、散布之意。十二经脉各有一络脉分出,故各有一络穴。十二经脉的络穴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络穴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络穴各主治其络脉虚实的病证。如:手少阴心经别络,实则胸中支满,虚则不能言语,皆可取其络“通里穴”治疗。2、络穴可沟通表里两经。因此,不仅能治本经病,也能治相表里的经脉的病证。如: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列缺,既能治肺经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里的手阳明大肠经的齿痛、头项疼痛等疾患。3、凡有急性炎症时,刺络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4、络穴在临床应用时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十五络脉是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的见证;任脉督脉及脾之大络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络穴口诀: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心通里;三焦外关包内关,膀胱飞扬肾大钟;胃经丰隆脾公孙,胆经光明肝蠡沟;任脉鸠尾督长强,最后再有一大络;脾经大包不可忘。

三、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口诀:太渊配穴于偏历,合谷配穴点列缺;(肺与大肠相表里)冲阳配穴按公孙,太白配穴至丰隆;(脾胃相表里)神门配穴找支正,腕骨配穴寻通里;(心与小肠相表里)京骨配穴行大钟,太溪配穴定飞扬;(肾与膀胱相表里0大陵配穴是外关,阳池配穴走内关;(心包与三焦相配)丘墟配穴到蠡沟,太冲配穴见光明。(肝胆相表里)

四、郄穴: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治血证,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如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个。

1、阴经郄穴口诀:太阴肺经找孔最,太阴脾经寻地机;少阴心经点阴郄,少阴肾经为水泉;厥阴心包是郄门,厥阴肝经按中都;阴维之脉揉筑宾,阴跷之脉在交信。

2、阳经郄穴口诀:阳明大肠寻温溜,阳明胃经是梁丘;太阳小肠找养老,太阳膀胱得金门;少阳三焦点会宗,少阳胆经按外丘;阳维之脉在阳交,阳跷之脉揉附阳。(注:1、会宗在支沟穴旁2、阳交、附阳均在小腿胆经上)五、募穴: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

募穴口诀:肝募期门,心巨厥;脾募章门,肺中府;肾募京门,胃中脘;大肠天枢,胆日月;小肠关元,膀中极;三焦石门,包膻中。

六、俞穴:俞穴均位于背腰部,故又称背俞穴。   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依脏腑位置而上下排列,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共十二穴,募穴的分布,有的在本经,有的在其它经络,其名称顺序如下:肺经的肺俞,心经的心俞,心包的阙阴俞,脾经的脾俞,肾经的肾俞,肝经的肝俞,大肠经的大肠俞,小肠经的小肠俞,三焦经的三焦俞,胃经的胃俞,膀胱经的膀胱俞,胆经的胆俞。因为比较好记所以就不作口诀了,只对俞穴和募穴的关系作一些介绍:俞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结聚的部位。皆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但二者的主治作用又各具特点。有书云:“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经气可以由阳行阴,由阴行阳,阴阳互通,腹背前后相应,从而达到阴阳相对平衡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俞募穴”是“俞穴”和“募穴”的总称。当机体发生病变,还有“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说。阴证,含有“脏病、寒证,虚证”之义;阳证,则含有“腑证、热证、实证”之上义。在临床上,“背俞穴”偏于主治阴性病症,“腹募穴”偏于主治阳性病症。当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相应的俞、募穴上可以表现出某些异常的变化,如皮肤变色,凹陷,突起,按压有结节、条索状,半球状的异物。在治疗之上,“俞募穴”不仅对脏腑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各脏腑络属的器官及皮肉筋骨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如肝俞,为肝脏之气直接输注之处,有疏肝养血之功,主治肝脏病变,因肝“开窍于目”,故取肝俞可以养肝明目,又因“肝在体为筋”,还可以治筋脉挛急病。1.俞募相配:又称腹背配穴。募穴在胸腹,与背俞相对,二者一前二后,一阴一阳,相互协同,对治疗脏腑病症疗效颇著,在临床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尤其是症状比较错综复杂的患者用配穴的疗效最佳。2.募合、俞原配合:即分别将本脏腑的募穴与本脏腑合穴相配,本脏腑的背俞穴与本脏腑原穴相配,属于远近配穴法。由于募穴主治偏重阳性病症(包括腑病、实证、热证),背俞穴主治偏重于阴性病症(包括脏证,虚证,寒证);合穴主治内腑,偏于通降;原穴主治内脏偏于扶正祛邪,故募穴与合穴相配对于治疗腑证,实证,热证效果较好,而俞穴与原穴相配则对脏证,虚证,寒证较为适宜。此外,临床取用俞、募穴时,还可视不同病情,根据经络理论结合各种配穴方法,灵活加以运用。

七、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故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八脉指的是: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八脉交会穴分别为:1、阴维脉:内关。2、阳维脉:外关。3、阴跷脉:照海。4、阳跷脉:申脉。5、任脉:列缺。6、督脉:后溪。7、冲脉:公孙。8、带脉:足临泣。八脉交会穴在临床应用上十分广泛,临床上应用时常将八穴分为四对,上下配穴以治疗疾病:1、内关、公孙(治疗胃、心胸病变为主)。

2、后溪、申脉(治疗目内眦、颈项及耳肩等处疾患)。

3、外关、足临泣(治疗目外眦、颊、颈、耳后、肩的病变)。

4、列缺、照海(主治肺系、咽喉、胸膈的疾病)。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

针刺放血施用于临床,通过治疗观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医疗作用。

一、泻热

针刺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的记载。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针刺放血治疗,对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内经》中有“刺热篇”专章论述热病的治疗,如经云:“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于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生动地叙述了外邪引起的病症,经针刺放血后热退病除的显著效果。本院刺血科应用针刺放血治疗流行性感冒发热及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阑尾炎、钩端螺旋体病等的发热,临床效果亦佳。一九七一年六月下旬,皖中地区长丰县和定远县一带乡镇,流行钩端螺旋体病,患病者恶寒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小腿腓肠肌压痛,当时适值王秀珍老中医下放该地,她用针刺放血疗法施治,不少病人经针刺放血后,当日即热退病减,收效迅速、显著。

二、止痛

针刺放血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中医认为“痛则不通”,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

三、镇静

针刺放血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如癫狂症中医认为多因情志怫郁引起。朱丹溪说:“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这种病人常先有忿郁易怒,少睡少食,继而骂詈叫号,不避亲疏,甚至持刀毁物,弃衣裸体,越墙上屋,躁狂不宁。经过针刺放血治疗后,多数病人马上就会安静下来,熟睡一觉醒来,神志多见清爽,病情渐渐转好。

四、消肿

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淤、经络壅塞所致。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根据临床观察,无论新伤、旧伤,针刺放血治疗效果均佳。

五、急救开窍

针刺放血的急救作用,向为古代医家所重视,民间流传也较普遍。如中暑、惊厥、痧症、昏迷、血压升高、毒蛇咬伤等急症,经针刺放血治疗后,险情常可立即解除。

清代《痧胀玉衡》一书是救治痧症的经验总结,书中记载说:“痧中于里,人不自知,则痧气壅阻,恶毒逆攻心脉,立时发晕……”,“痧入于血分而毒壅者宜放(血)”,针刺放出毒血痧症即愈。针刺放血疗法急救开窍确有显效。

临床观察,一些急进型高血压病人和中风病人血压暴升时,针刺放血治疗可使血压快速下降,确实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救急方法。

六、解毒

针刺放血有解毒消炎作用,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丹毒、疖肿、红眼病等,针刺放血治疗可以促使炎症消散。疖肿、丹毒等局部感染,可直接在红肿处针砭出血,使毒邪随血排出。毒蛇咬伤者立即在伤处针刺出血,可使毒液排出,减轻中毒症状。

七、化瘀消症

针刺放血有活血、化瘀、消症作用,瘀血和症瘕积聚治之有效。

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金匮》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症瘕之证,大抵属于积聚之类。《诸病源候论◎症瘕候》曰:“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结所生也。其病不动者,直名为症。若病虽有结瘕而可推移者,名为症瘕。瘕者假也,为虚假可动也”。症瘕积聚的病理变化实质是气滞血瘀。针砭放血可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减轻或消失,而起到活血化瘀悄瘕的作用。

针刺放血治疗法除以上几方面主要的医疗作用外,临床观察还有强心、利水、止吐、止痒等作用。

生命的基础是新陈代谢,人体内进行的新陈代谢有赖于健全的血液循环。中医认为,气血并行脉中,充润营养全身,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均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血气者,人之神”(《素何◎八正神明论篇》),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气血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气血充足,运行正常,则精神充沛,抗病力强,生命活动正常,所谓“得神者昌”。反之,正气亏虚,外邪凑之,引起人体气机逆乱,气血壅滞,脏腑功能失调,则发生疾病。所以说“诸病皆因血气壅滞、不得宣通”(《千金方》),“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篇》)。

针刺放血疗法的副作用:

放血疗法主要是将身体的淤血清除,然后达到通脉化瘀的作用。但是放血疗法也有一些副作用,第一放血的时候不注意卫生,是容易感染细菌的。第二个副作用就是放血量控制不好,容易引起贫血。第三个副作用就是设备仪器要经过消毒以后才可以使用,因为都是反复使用的工具,所以一定要进行消毒,否则容易感染一些病毒。在这里沈三针针灸刺血研究院老师,在手足三针、王氏刺血疗法培训的过程中都是会特别强调这些问题,针刺的角度、力度、速度、深度该怎么把握,教学员一些好的技巧,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王本正放血疗法区别于其他疗法的优势是,从人体的新陈代谢角度,从控制论系统跨学科来研究中医理论及实践,来阐述中医理论及中医实践,用现代化理论来解释古代中医,弥补现代中医与古代中医之间的空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医学。

王本正老师最新提出的经络全息学说,提出所有病归结于五脏,来研究症,由烦至简,不同的角度及线路来理解病,用合适的治疗手段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班主讲治疗机理、手法方式、取穴特色及对各种疑难杂症的特效治疗,并附名家临床经验内容。由王本正教授主讲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自动控制论相结合的新型放血疗法。

王本正放血疗法优势及特点:

1、疗效好、见效快,尤其实证,可见奇效,如:腰间盘突出症、冠心病、静脉炎、神经性皮炎、血管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风湿症等,已经过几万例临床证实,治愈率极高。

2、改善体质、提高肌体免疫力、抗衰老、延年益寿,且具有相当美容效果(祛斑祛皱、美容减肥)。

3、扩大放血疗法的诊治范围,不仅是痛症,其放血疗法可治疗内科、神经科、皮科、外科、妇科、及儿科等百余种疾病,更可广泛适用于各种非疼痛性疾病、副作用小(只要放血量合理,基本没有副作用)。

4、拓宽了放血疗法的诊治思路,使大家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充分地发挥放血疗法高效,快速的临床效果,此技术实用、高效、快速,简单易学,容易掌握操作,不需要复杂设备。

主要进修内容:

第一天:

放血基本技能学习:针具介绍,放血疗法机理,淤血诊断,手法,术后处理及放血中出现的问题处理。①脑供血不足;②动脉损伤;③感染;④放血若干问题,如体温升高、寒战、疲倦感、失眠多梦、皮下淤血等;⑤放血禁忌。

第二天、第三天:

经络全息学说:深入浅出的对症的讲解,讲授王本正认为的血管既经络的学术思想,从全新的角度阐述,病起于五脏,五脏辨症的深刻理解,教科书形式交给学生,如何辨症疾病,达到最好治疗目的。

全息望诊(重点):临床案例的望诊辨症。

1、内科病症(如高血压、低血压、偏头痛、高血脂症、冠心病、动脉硬化、哮喘、糖尿病、痛风、神经痛等)。

2、外科病症(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症、肩周炎、风湿症、关节炎、静脉曲张、踝关节扭伤等)。

3、妇科病症(如乳腺炎、月经异常、痛经、不孕症等)。

4、皮科病症(如斑秃、黄褐斑、白癜风、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荨麻疹等)。

5、五官科(鼻炎、中耳炎等)儿科以及各类疑难杂症的临床治疗。

6、放血疗法在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美容减肥(祛皱、祛斑、祛痘、减肥等)方面的临床应用。

7、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等治疗方法。

第四天:

治疗手法实践演示:会场上实际放血结合临床重点讲述放血疗法中关键问题---放血位置、放血量以及对血的颜色分析。

第五天:

泡罐疗法在治疗疑难症中的应用(高血压,咳喘失眠,脑瘤,胶质瘤,牛皮癣,静脉曲张,类风湿骨病,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等),以及常见中药药方讲解。

主讲专家:

王本正

放血医师,中国针灸推拿协会放血疗法主讲教授,年生,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留校任教,从事控制论理论教学工作。从年开始自学中医,年~年在日本大阪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留学,从事生物控制论、生物信息论及放血疗法的研究,同时在日本县立病院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进行放血疗法的临床。年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室门诊部主任从事放血疗法的临床。年、年、年在俄罗颠莫斯科及高尔基市进行三次放血疗法讲学活动。从事放血疗法临床二十多年,在日本中医杂志《汉方研究》发表论文13篇。在香港中医杂志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l0多篇。年9月出版《放血疗法》第一版。年5月出版《放血疗法》第二版。年7月出版《实用放血疗法》。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教学经验,多次出国讲授其控制论指导下的中医放血疗法受到好评。

时间:年6月12日---6月17日(12日全天报到)北京

主办方:中国针灸医院

承办方:中推联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有关费用与报名方式:

1、每位参会者收取研修费元(包括:资料费、光盘、证书费、合影以及三次免费复习的费用)。

2、会议地点及乘车路线在开班前一周以书面形式通知各位学员。

3、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电话、短信、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报名注册。

报名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aoduo.net/lcjc/7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