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慢性静脉疾病
平日里大家看到一些人的腿上有凸起的静脉团块,都知道这是下肢静脉曲张,很多人就以为下肢静脉曲张就是指这样一个个凸起的小鼓包,其实这只是慢性静脉疾病的其中一种临床表现。
平时大家看到的腿上一个个凸起的静脉鼓包,还有像蜘蛛网一样的毛细血管扩张等等,这些都属于静脉形态异常,而下肢慢性静脉疾病不仅包括了静脉形态异常,更主要的是静脉功能异常,比如静脉返流,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有哪些症状?
很多人以为,下肢静脉曲张只是个美观问题。事实上,下肢静脉曲张是慢性静脉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包含一系列的症状,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发生变化和进展。最开始患者可能只觉得腿部酸胀不舒服,过段时间才会出现腿部的曲张静脉团,再经过一段时间,小腿的皮肤营养状况就会受到影响,出现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无法愈合的溃疡。
慢性静脉疾病包括多种症状,主要如下:
小腿疲劳或酸胀沉重感,严重的可有疼痛:这种情况常常在长时间站立或者双足悬垂久坐时明显,比如早上起床的时候,觉得双下肢很轻松,可走了一天,到下午或者晚上的时候,双小腿就感觉很酸胀、沉重,可睡一觉,到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双下肢又感觉轻松了;脚踝或小腿肿胀:大部分会在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更明显,而早晨起床的时候不明显或者减轻;下肢静脉曲张:包括腿部的毛细血管曲张和下肢静脉曲张,这就是平时大家看起来最明显的情况,下肢有明显凸起的血管或团块;皮肤颜色的改变:皮肤可有色素沉着,皮肤颜色变成红褐色甚至黑褐色,大部分会首先出现在脚踝附近;皮肤瘙痒,湿疹:很多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会有皮肤瘙痒,甚至是湿疹;皮肤溃疡:也就是俗称“老烂腿”,以脚踝附近常见。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和外观,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压力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是治疗后复发率最小的方法。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点式静脉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静脉主干的分段结扎术,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液体和泡沫硬化疗法,非热效应腔内闭合。
这个病例我们是怎么治疗的?
根据具体情况,我们给这位老先生制定了双下肢分期手术的手术计划。
74岁男性,双下肢静脉曲张。左下肢静脉曲张更严重些,术前静脉CT可见左下肢大隐静脉及其分支明显扩张、迂曲,而且因为严重的股隐静脉返流,导致了髂静脉不显影,见下图。
老先生左侧的大隐静脉主干(上图红色箭头)迂曲扩张,直径超过1.2cm,这种情况下如果盲目选择微创手术,复发率会非常高,而且复发的会很快,再加上股隐静脉返流时间特别严重,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传统又经典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手术方式,为了减少损伤,小腿部分的曲张静脉联合激光消融治疗,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治疗老先生左下肢的静脉曲张。
手术很顺利,术后老先生2小时后即可恢复下地行走活动,治疗后老先生左下肢的不适症状也明显改善,左下肢酸胀、疼痛症状消失。
三个月后老先生来做右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复查静脉CT可见髂静脉恢复显影(下图蓝色箭头所指),而且提示左下肢的手术效果非常好,左大隐静脉及其小腿部分的分支均完全不显影了(下图红色箭头)。
对于老先生右下肢的静脉曲张,我考虑使用射频消融的微创手术方法来治疗,这样的伤口仅有几个针眼,可以让老人家受最小限度的损伤,并尽快的恢复。
但是老先生右下肢的副隐静脉和大隐静脉并行,都直接到了膝下,而且副隐静脉汇入大隐静脉近端,距离股隐开口只有1cm。见下图。
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按照常规操作,只是做大隐静脉的射频消融治疗,右下肢静脉曲张的复发率会很高,所以在超声的引导下,先从膝下穿刺行副隐静脉射频消融,再从膝下穿刺行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治疗。
右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也很顺利,术后老先生2小时后恢复下地行走活动,治疗后老先生右下肢的不适症状也明显改善,右下肢酸胀、疼痛症状消失。
术后第2天老先生就康复出院,除了建议他定期复查,更是建议他坚持穿一段时间下肢静脉曲张的弹力袜加压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运动,比如行走锻炼等。
对很多患者而言,下肢静脉曲张所导致的曲张静脉团块只是外观上的改变,或许很多人并没有对此有太多困惑,而下肢酸胀、疼痛等这些症状,却是更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在治疗的选择上也是,除了对美观有特殊需求的人士,针对大部分患者来说,首先考虑的,应该是改善上述这些症状,而并不是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