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医院同时进行三台器官移植3名患

03:21

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

凌晨的成都街头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医院外科监护室呼吸机、心电监护等各种仪器奏响“生命交响曲”,多个学科和专业团队协作,近百位医护人员共同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近日,通过器官捐献网络分配,医院同一时间进行同一供体心脏、双肺、肝脏三大器官的捐献与移植,使3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

“医院肺移植曾富春团队、心脏移植黄克力团队、肝脏移植张宇团队与重症医学、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学科医护技团队协同努力,分别为3位患者实施了器官移植手术。”医院党委常委、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黄晓波介绍,三台移植手术由各学科密切合作,上下一心、全员联动,搭建了一支由重症医学中心、心外科、心衰中心、胸外科、肺移植病房、器官移植中心、手术麻醉中心组成的“超豪华”多学科移植团队,以及一支由输血科、临床检验中心、药学部、超声中心组成的保障团队。

移植手术

同一供体捐献3大器官多学科协作3名患者重获新生

同一供体捐献,三个大器官的移植同时进行,多个科室要争分夺秒缩短器官缺血时间、尽快完成,术后更要密切监测、精心治疗和护理,对医生团队来说是拼尽全力的救治,对于三名接受移植的患者来说,手术之后便意味着新生。

心脏外科中心主任黄克力介绍,此次接受心脏移植患者是一位56岁女性,患者曾在12年前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因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医院就诊,手术前她每天都呼吸、吃饭困难,自己也感觉“濒临死亡”,加上反复双下肢水肿,且双下肢有严重的色素沉着,患者迫切希望进行心脏移植,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

而且,患者术前心脏已经增大到正常心脏的5、6倍,心胸比达到了0.9,而供心是一个正常大小的心脏,供心与受心的大小严重不匹配,左心房、上腔、下腔都无法直接吻合,在手术中,黄克力通过精心的修剪,把它调整到相匹配的尺寸,经过7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了移植。

为了尽快接受手术,医院为受体患者开通“绿色通道”,他接医院,仅仅两个小时就完成了核酸检测、胸部CT扫描、全院会诊术前讨论和常规术前准备等,并在各科高效配合下完成了移植手术,供体心脏缺血时间仅为4小时。

而另一位接受肝脏移植的患者只有37岁,患慢性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导致食道静脉曲张,3个月前出现了反复的消化道大出血,还出现了腹水,只有肝移植才能根本解决问题。幸运的是,他没有等太久就匹配到了合适的肝脏。

“肝移植对我们来说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了,手术是凌晨2点左右结束,整个时长不到4小时,之后早上患者已经可以气管拔管和喝水了,现在各项指标也趋向正常。”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医师张宇介绍,该患者换上新的肝脏后将不会有出血风险,之前出现的各类病症都会得到纠正,这类病人一般5年存活率超过90%。

此次接受双肺移植的患者是一名57岁的男性,他患有特发性肺纤维化,如果不治疗一般平均生存时间只有3年。医院时他已是呼吸衰竭急性加重,不能正常呼吸,只能通过无创呼吸机、氧气维持。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肺移植病房副主任郭璐介绍,该患者术前一直在呼吸衰竭中心进行维护,目的是在接受移植手术前能够把身体状况调整到符合移植标准。

“一次移植是否成功,术前和术后的维护各占30%,手术占40%。”郭璐说,肺移植的术前评估和维护非常重要,要预估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高危因素,并在术前就进行及时的干预调整,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呼吸、胸外、麻醉、术后管理等是一个高素质团队作业,目前肺移植在医院也已经形成一个普通的胸外科手术的模式。”

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重症团队全程守护3名移植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术后往往还要经历抗感染、抗排斥反应等难关,这个阶段病人病情变化多、波动大,病情相对不稳定、治疗复杂,因此需要重症医护人员的日夜守护,精准治疗,精心护理。

为此,重症医疗团队一分为三:张晓勤副主任医师带领肺移植小组在术中为肺移植病人进行ECMO支持并全程守护,移植当天凌晨1点护送病员回到ICU。紧接着,凌晨3点肝移植病人完成手术又回到ICU,潘灵爱主治医师带领组员专人管理及维护,术后早期行肝脏超声影像学评估功能。凌晨4点王艺萍副主任医师带领的心脏移植小组护送心脏移植病人回到ICU,持续IABP辅助治疗,立即进行床旁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管理、右心功能监测、器官支持等措施,并启动“心脏移植MDT团队每日会诊程序”。

而护理团队在护士长的安排下,聚集科室高年资骨干精英护理人员分为A、B两组,A组负责肺移植病人的护理,B组负责肝移植、心脏移植病人的护理,他们夜以继日,只为守护。重症医护团队几乎不间断地奋斗了50多个小时。

目前,三名接受器官捐献的移植病人病情均比较平稳,肝移植病人已经停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正在顺利康复中;心脏移植、肺移植病人也分别正在为停机拔管和脱离ECMO做准备。

省医院获器官移植全资质已实施近例

全国年龄最小体重的婴儿器官捐献、最小体重的婴儿减体积肝移植、西部地区第一例机器人的亲属肾移植术、西南地区首例小肠移植、西南地区首例跨省航空转运心脏移植……年,省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开展肾移植例、肝移植39例;肺移植病房开展肺移植12例,位列全国44家有资质的肺移植中心的第九位。

截至目前,该院累计实施了肾移植、肝移植、肺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等大器官移植手术近例,此外还开展了角膜移植、细胞移植、骨髓移植等手术。经过12年磨砺,医院各专业团队同心协力不断奋进,获得了国家卫健委规定的所有实体器官移植项目(心脏、肝脏、肾脏、小肠、胰腺、角膜、肺脏)准入资质,并且临床开展了准入的全部器官移植项目。这期间相关的重症医学、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学科协同努力,形成了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器官移植为引领,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也为众多重症患者的治疗和新生带来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aoduo.net/yfcs/11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