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蛋蛋变大,小心鞘膜积液

提示:点击上方↑"大众卫生报"免费订阅靠谱健康资讯

  如果发现儿子的“蛋蛋”两边不一样大,但也没有什么不舒服,家长这时千万不要大意,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了小儿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肿瘤等疾病,特别是鞘膜积液。

“小儿鞘膜积液”有哪些症状?

  鞘膜积液可见于各个年龄期的儿童,绝大多数是男孩,少数女孩也会有,但男孩和女孩的临床表现稍有差别。

  如男孩发生鞘膜积液,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或阴囊出现肿块(即腹股沟处会鼓起一个包,或者阴囊会变大)。大部分肿块大小不会变化,小部分肿块大小会因为一些因素发生变化,比如经过一晚上睡觉后,第二天醒来会发现肿块有所缩小。如女孩发生鞘膜积液,会在一侧或者双侧腹股沟处出现肿块,女孩的鞘膜积液还有个特别的名称,叫“Nuck囊肿”。

为什么会发生鞘膜积液?

  人体的腹股沟区有个管道,叫做腹股沟管,它连接着腹腔和阴囊。在娘胎里时,睾丸最初是在男婴的腹中,随着胎儿发育,睾丸才会从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内。这个时候,腹膜会形成一个突起,跟随睾丸一起从腹股沟管下降到阴囊,这个“突起”的学名叫“腹膜鞘状突”。

  正常情况下,这个腹膜鞘状突在胎儿出生前会从两端向中间逐渐闭锁。由于腹膜鞘状突与腹腔是相通的,如果它没有正常闭锁,或者闭锁不完全,腹腔中的东西(积液、肠子等)就会跑到鞘状突里面。当腹腔中的积液进入到没有闭锁的鞘状突中,就形成了“鞘膜积液”;如果肠子进入到没有闭锁的鞘状突中,就形成了“腹股沟斜疝”。

“小儿鞘膜积液”后怎么办?

  患上“小儿鞘膜积液”该如何治疗呢?一般而言,1周岁以内的小儿,腹膜鞘状突还有闭锁的可能,就是说,鞘膜积液还有自行消退的机会。所以如果鞘膜积液体积不大、张力不高(摸上去软软的),可以先观察,等到1周岁以后再作诊断。如果1岁后还没消失,那自愈的可能性就很低了,应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治疗,必要时则需要手术治疗。如果鞘膜积液张力较高(摸上去硬硬的),可能会影响到睾丸的血液循环,严重的会影响睾丸发育,这种情况,建议手术时间提早些。因此,鞘膜积液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是自愈,二是手术治疗。

手术怎么做?什么时候做才好?

  那么,“小儿鞘膜积液”手术怎么做,什么时候做最好呢?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手术方式为“鞘状突管结扎术”,该手术方式很成熟,一般1周岁以后的孩子都可以进行,是常规的门诊手术,大部分手术当天就可以回家。

  手术的原理是:从切口进去找到腹股沟管,在腹股沟管内找到精索,把未闭锁的鞘状突管从精索表面分离出来,将鞘状突管结扎。

  手术切口一般选择在两侧下腹部,一般在穿内裤、系裤带的高度,顺着皮肤纹理的方向做长约1-2厘米的手术切口进行手术,然后,采用美容皮内缝合技术完成缝合,只要孩子不是疤痕体质,一般不会留下明显疤痕。

(浙江大医院

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陶畅)

欢迎扫描







































北京白癜风治疗费用多少
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aoduo.net/zlff/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