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启动精准医疗计划,精准医疗被拟列为“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的重大专项之一。探讨中国特色的“精准医学”,实现“精准医疗”,不仅是紧跟国际潮流,更是谋求解决中国医疗改革面临问题的重要路径。
但是,关于精准医学到底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打造一个从理论支撑到技术实施再到民众受益的“精准医学生态圈”等问题成为了这条“重要路径”上的拦路虎。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负责人詹启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负责人
Q:年7月,瑞士成为全球首个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纳入医保的国家,可见政策指引对于促使精准医疗技术得到实质性开展意义重大,您认为中国该如何做好精准医学的国家顶层设计与科学决策?
詹启敏:我国的精准医学是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已经被拟列为“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的重大专项之一。
中国精准医学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总体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我国定制、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带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模式变革,推动建设“健康中国”。
Q:客观地看,中国的精准医疗在世界上处于一个什么角色和水平?又该如何应对国际竞争?
詹启敏:目前,我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位于国际前沿水平,生物芯片、分子标志物、靶点、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迅速,部分疾病临床资源丰富、病种全、病例多、样本量大,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基地和团队,这些都意味着我国开展精准医疗的基础并不落后于西方国家。
目前,中国的精准医疗基本上还是中国人自己在唱主角。根据精准医疗计划,我国将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和医疗器械,形成一批我国定制、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显著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罕见病分别制定8-10种精准治疗方案,并在全国推广。
Q:从产业角度讲,精准医疗的发展,将会对中国整个医疗行业及其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又面临哪些挑战?
詹启敏:中国开展精准医疗计划,具有诸多优势的同时,又面临着多重挑战,例如创新能力不足、合作对接系统不完善以及监管机制和法律法规不全面等。这些都是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所以,专家组成员中既包括了研究宏观的战略专家,也有各学科的技术专家,比如医学专家、生物学专家、生物信息专家、大数据专家,更有研究监管科学和伦理学的专家,甚至也包括产业方面的企业家。
Q:精准医学不仅催生大健康产业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实现国民健康生活的重要途径,那么该如何推进精准医学来保障国民健康?
詹启敏:精准医疗发展到今天,对国民健康保障起到一个积极作用。精准医疗要遵循医学发展的自身规律和科学规律进行实施,同时,要严格按照医学强国发展的目标来进行法律法规建设和医学伦理的跟进。
我认为,精准医疗的发展不仅仅是医学界的事情,也需要产学研的支撑,包括政策方面的统一协调和科学引导,既要临床实践,也要企业产业化发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国是一个医学需求大国,如果借着精准医疗的发展,能够培育成为世界医学强国,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战略机遇。
(中国新闻周刊文/刘仝保)
中国新闻周刊特辑之问道健康中国
中国新闻周刊特辑之百年医误
中国新闻周刊特辑之“两头”发力应对健康中国大挑战点击“蓝字”轻松进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