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
定义: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内静脉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
发病率:精索静脉曲张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4%~22.6%
青少年中相对较少
国外文献统计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患病率约为.1%~16.2%;国内相关的文献报道,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患病率为8.5%~19.8%
精索静脉曲张的解剖学
病因学:
VC85%~90%发生于左侧,,40%发生于双侧,单纯发生于右侧的十分罕见
从解剖学上来解释精索静脉曲张多发左侧的原因:
1.左侧精索静脉比右侧长8~10;
2.左肾静脉位于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可因两者的骑跨压迫而造成左肾静脉内压力的升高,进而影响精索静脉压力;
3.左侧精索静脉内瓣膜发育不良率更高。
4.其他:左侧精索静脉受到胀满的乙状结肠压迫;精索静脉本身疾病:提睾肌发育不全、精索内静脉周围的结缔组织薄弱、精索筋膜松弛等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睾丸受损的机制
病理学改变:
1.细精管中有退化脱落的生殖细胞
2.生殖细胞在不同时期发生成熟受阻
3.Sertoli细胞也发生超微结构的改变,生精小管的基底膜通常增厚,睾丸间质细胞的影响变异较大,可以从凋亡到增生
4.微静脉及毛细血管表现出退行性变,包括内皮肥大、管腔变窄、基底膜增厚等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睾丸受损的机制
精索静脉曲张可能通过下列机制影响睾丸
1.高温:睾丸动脉和静脉之间形成一种逆流热交换降温系统,营养睾丸的动脉血到达睾丸时已降至33℃(试验证明睾丸中生殖细胞多聚酶及重组的某些酶及精子蛋白质合成最佳工作温度正是33℃)
VC血液淤滞,蔓状静脉丛热交换率下降阴囊内温度升高睾丸曲细精管发生变性及生殖细胞伤害
2.缺氧:有人认为精索静脉曲张造成的静脉血回流不畅可导致睾丸淤血缺氧.
3.肾上腺代谢物逆流:血管造影可证实精索静脉曲张的病人其肾上腺回流的血液可沿精索静脉逆流,肾上腺代谢物逆流到睾丸,会对睾丸的代谢造成不良影响
诊断方法
临床手法、彩色多普勒血流图、精索内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阴囊血池扫描等
手术治疗
目前许多学者认可的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手术指征:①睾丸容积明显减小(B超测量相差2ml以上);②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③有明显临床表现的青少年患者;④Ⅲ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液分析异常者。
对于少年患者,处于睾丸生长发育阶段,而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的损害可以发生在疾病的早期,而且这种损害是渐进性的。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逆转精索静脉曲张对睾丸的损害,降低成年后发生不育的几率,因此,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的治疗应该积极。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
VC的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栓塞硬化疗法(顺行性和逆行性)、显微外科手术
开放式手术主要有经腹股沟下(marmar)、腹股沟(Ivanissevichrepair)和腹膜后(Palomotechnique)三条途径。
开放式经腹股沟管精索静脉结扎:临床应用较早,普遍采用的方法,已经相当成熟,但手术切口位置低,精索静脉结扎部位靠近阴囊,此处静脉分支多,因此不易完全结扎,复发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
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操作简单,易分离出精索内动脉,术后复发率较低,而且手术不经过腹腔,并发症少。缺点是切口较长,为3~4cm,位于腹壁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观。复发率为11–14%(保留动脉)和2%(不保留动脉)
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方法
栓塞治疗
用葡萄糖与硬化剂混合通过插入的导管直接在直立位注入精索内静脉而引起栓塞。
年应用腹腔镜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并发症
1.阴囊水肿和睾丸鞘膜积液
2.血管损伤和睾丸萎缩:
3.精索静脉曲张的复发与再发
1.精索静脉曲张再发定义为:手术6个月后发生的精索静脉曲张,而不是3~6月内发生的,复发率10%左右
2.复发或者再发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4.神经损伤(以前很少提及)
5.输精管损伤
6.其他少见的并发症
医院
医院
小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