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被问到:下肢静脉曲张这么多治疗方式,有什么区别,到底哪一种好?揣着这个问题,我去寻找了静脉曲张治疗史的前世今生。
从古至今,人类的医学知识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们对疾病的本质、医学技术、治疗手段和医学价值的探索从未停息。回溯和思考,能让人嗅到当今和今后医学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我在年11月第二届中国医生集团联盟大会上的学术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张强医生集团血管外科医生朱筱吟。很荣幸参加这场盛会,并有机会站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在座绝大部分都是医生。医生,终其一生,都追求为患者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包括技术的不断提高。好的技术往往是以简洁体现高效。
爱因斯坦有名名言,叫做:“Everythingshouldbemadeassimpleaspossible,butnotsimpler.”中文意思是:凡事力求简洁,但又不过分简单。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纵观外科学史,整体上是变得越来越微创,甚至变得“无创化”。但微创就意味着简洁吗?——未必。
来看看静脉曲张这个例子。
具美国数据统计,约有一半的人类受到各类静脉疾病的困扰。其中,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疾病。
在美国,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高达25%;在中国的统计数据大约在10%,而且近几年上有上升的趋势。试想,我们在座位,可能有位患静脉曲张或者具有相关的潜在疾病,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下肢静脉曲张的英文叫“VaricoseVeins”。
VARICOSE来源于希腊语,意“像葡萄样的”,非常形象。
对许多人来说,静脉曲张不仅仅是危害健康的疾病,还严重影响美观。大部分患有静脉曲张的患者,都会经历一个漫长的疾病发展过程,从外观上的静脉扭曲,到腿部发生肿胀,到皮肤发炎、变黑,到溃疡形成。
导致静脉曲张的根源,是静脉瓣膜功能的缺失,使得下肢的血流方向发生改变,腿部血液无法有效回流到心脏,反而淤积在下肢静脉团内。衰老、家族史、肥胖、妊娠、长期的站立和坐位,都可能引起静脉瓣膜的损坏。
?
最初的记载人类跟静脉曲张的斗争,已经从古埃及到现在。
根据最初的记载,古埃及人为了治疗静脉曲张引起的溃疡,已经开始手术切除静脉;然而,由于致命的出血,患者死亡,手术常常宣告失败。
到了公元前年,希波克拉底在专著中主张抛弃手术切除,提出对下肢静脉曲张多点穿刺放血后,进行压迫治疗。这也是中世纪盛行的放血疗法的理论基础。
?
中世纪:放血疗法整个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放血疗法”被疯狂实践着。医生用来“包治百病”,连骨折、外伤都治。那时的放血疗法就像今天的阿司匹林一样被信任和普遍使用。
从理论上讲,放血疗法对静脉曲张还不是没有作用。由血液淤积导致的腿部沉重症状,放血后会得到改善。因此,这种方法到21世纪的今天,仍有许多“医生”在使用。
但放血也可能引起无法止住的大出血,比如美国华盛顿总统就死于放血疗法引起的出血休克。还有的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或者感染并发症。而且,由于返流没有纠正,大部分的静脉曲张在不久后又会重现。
上图是我的一位患者,曾经历数十次“火针治疗”后复发。
?
早期的手术治疗16世纪以后,静脉曲张主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
16世纪的AmbroisePare医生是第一个提出要阻止血液往下灌这一概念的人。他通过切除溃疡上方的团状静脉,治愈了慢性溃疡,从而出名。
?
17世纪至今:大隐静脉抽剥术又过了年,真正意义上的大隐静脉主干才被认识到。德国医生开始作长切口切除大隐静脉,而美国人提出了逆行抽剥大隐静脉主干;经过近一百年,静脉抽剥条的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现如今,大隐静脉抽剥手术仍然是国内盛行的最主流的治疗方法之一。
抽剥手术能够治愈大约80%以上的静脉曲张患者。然而,做这个手术如同上刑——由于巨大的创伤,术后大范围的血肿、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对手术十分恐惧,拒绝治疗。
?
20世纪70年代:硬化剂注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医生开始使用注射疗法。这似乎是一个“无需手术,一针解决”的方案——通过在血管内注射药物,封闭静脉。
但是大量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处理大隐静脉主干的复发率较高,并发症也较为多见。如浓度和用量把握不当容易引发深静脉血栓、血栓性浅静脉炎、严重的皮肤色沉;如注射到血管外,则易引起皮肤坏死。因此,硬化治疗比较适合手术以外的补充和辅助治疗。
?
90年代:微创及腔内技术崛起近30年各种医生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静脉曲张的治疗方式百花齐放。而这也正是中国血管外科迅猛发展的30年,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张强医生,带领血管团队,见证并实践了许多手术的创新历程。
年,张强医生做了全亚洲第一例seps手术,完成了溃疡下方交通静脉的解决方案。
而90年代开始的腔内激光手术和年我们在大陆做的第一例腔内射频手术,都是采用腔内热消融的方式,处理大隐静脉主干。
可是你们发现,统观数百年来的手术方式,都是以不同的手段,废除大隐静脉。废除的目的,是追求复发率的最小化。然而结果并不尽人意。
事实上,复发率最低的手术方式,都不是以上这些。
?
C.H.I.V.A:颠覆传统的治疗方式CHIVA是法语CureConservatriceetHemodynamiquedel′InsufficienceVeineuseenAmbulatoire的简称,意思是保留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手术。
这项技术创始于年,法国医生francheschi和他的同伴是创始人和倡导者。张强医生年把这个手术引入中国后,一直在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改良。
与以往手术最大的不同,是CHIVA技术一反过去的破坏性、废弃性手术原理,而是通过血流动力分析并设计,进行改道治疗。
CHIVA手术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全新的治疗理念。它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并且在30年来一直在进步。
CHIVA的理论看上去深奥,但用中国的一个历史典故来比喻这个手术,再也恰当不过了——大禹治水——大禹的父亲当时主要靠拦、堵、截来防止洪水泛滥,一直不得要领,情况越来越差,直到大禹接手以后,靠疏导和引流获得治理成功。
CHIVA也是一样。通过建立有效的血流循环途径,使下肢血液有效回流。
而保留大隐静脉这一改变,使得患者得到超级棒的体验。
患者得以有机会保留大隐静脉,而它正是心脏搭桥的有用材料;不再需要接受全麻或者椎管内麻醉,平均每位患者只需要接受少量利多卡因皮下注射,就可以完成整个手术;因为麻醉方式的改变,患者不再需要住院。
有文献报道,与射频热消融、激光、传统抽剥手术比较,CHIVA术后神经损伤、皮下淤青和静脉血栓的并发症更低;令人激动的是,年一项RCT研究表明:CHIVA手术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抽剥手术;此外,CHIVA手术比激光或者射频手术更为经济,患者体验更好。
根据年AmericanJournalofSurgery的文献报导,由于CHIVA极少并发症、低复发率、更少破坏性操作而被越来越多国家的血管外科医生推崇。但是由于它非常依赖血管外科医生对超声的操作,在国内推广的速度还是很慢。
这个无痛无血、即刻下地步行的技术,扭转了患者对传统手术的恐惧,更多的患者选择早期手术而不是等到发生溃疡才来治疗。
治疗结果也非常高效。
?
未来CHIVA就是未来了吗?我们拭目以待。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在追求“完美”的静脉曲张手术。纵使成绩斐然,前路依旧漫漫。
就如张强医生对优质医疗的定义:
Safe-Minimal-Invasive-Individualized-Leading-Enjoyable
每一个字母,我们还都有可探索的空间。
在设计领域,有对完美的解释,同样可以用在医学——完美的定义,并非无可加,而是无可减。
谢谢大家!
年2月墨尔本世界静脉病大会UIP上和意大利CHIVA大师Dr.FaustoPassariello(左一)和Dr.MassimoCappelli(左三)交流。
参考及引文:
1.HistoryofVaricoseVein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