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视频里,知名主持人涂磊把脚搭在了机舱上。
图自网络
可能有人不知道这个涂磊是谁,简单介绍一下,他最知名的身份应该是在《爱情保卫战》这档情感综艺类节目中担任情感导师。
话说那档节目里面有很多奇葩情侣,蝌蚪君偶尔会看看这个节目,每次看都会感慨:
为什么这样的人都能找到对象?
后来,涂磊发微博道歉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了解释:因为职业原因,腿部患有静脉曲张,医生建议把腿抬高促进血液回流。
这件事涂磊做得对不对,蝌蚪君不想过多讨论,但静脉曲张这个事儿,倒是值得一说。
静脉曲张这个病,我们经常会听说。那么,静脉曲张是怎么一回事呢?抬高下肢真的能缓解吗?
回家的路——血液回流机制
假如你是一滴血液,你会很容易理解这种疾病。
歌里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其实,血液才是最辛苦的。成年人大约有数十万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都需要氧气、养料,也都会产生代谢废物,所有这些都得靠血液进行运输。这意味着每一滴血液,都不得不在心脏的驱动下四处游走。
所有奔波中,又以小腿之旅最为辛苦。在医院量血压,医生会把患者的上臂放在与心脏大致平齐的位置。这是因为上臂太高或者太低,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反过来说,血液所处的位置不同,回心脏所需要的力量也不一致。人体哪个位置离心脏最远呢?自然是小腿。
下肢静脉(图片来源:《系统解剖学》)
当你(血液)进入下肢后,你的回程之路便起于下肢浅静脉,也就是足背上那些青色血管。随后,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小路”,通过它们,你可以进入下肢深静脉,最后进入腹腔→穿过膈肌→回到心脏。
假如回程发生在晚上,身体正躺在床上,你可以额手称庆。因为下肢和心脏大致平齐,二者之间的压力差很低,所以,心脏收缩扩张产生的力量,足以把你“抽调”回去。假如回程发生在白天,身体处于站立状态,下肢与心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差,这时心脏的力量,便不足以提供“返程票”了。
拦路虎——静脉曲张的成因
幸好,人体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进化出了两个独特的结构:肌肉和静脉瓣。
下肢浅静脉的肌肉层非常厚,当它们收缩时,就像按压喷壶的握把,可以产生相当强的压力,把你从脚掌一点一点往小腿推。到了小腿之后,你会看到静脉瓣。静脉瓣是一种单向的阀门——想通过它往心脏走,可以;往下肢走,不行。
静脉瓣(图片来源:wsiat.on.ca)
好了,现在你已经到了小腿。虽然不会重新回到脚掌,但是离心脏仍然有十万八千里。没关系,人体还有第二个心脏!
下肢的浅静脉与深静脉间,也存在着静脉瓣,使得血液只能从浅静脉进入深静脉,而深静脉处于肌肉的重重包裹之中。这些肌肉,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心脏。
当它们舒张时,深静脉内压力降低,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静脉瓣打开,四周浅静脉的血液会进入深静脉。当这些肌肉收缩时,浅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静脉瓣关闭,血管内的压力增高,血液就有了动力回到心脏。如此不断反复,血液便能顺利踏上归途。
第二心脏(图片来源:nurse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