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疗调理下肢静脉曲张伴小腿溃疡(“老烂腿”)
当下肢静脉曲张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不及时治疗,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小腿溃疡,俗称“老烂腿”,其病程时间长,治疗效果差,病人痛苦大。
主要症状:病变开始时可见小腿浅表静脉怒张、隆起、弯曲,站立过久患肢沉重、酸软,不少患者伴有踝部轻微浮肿;当症状渐渐加重,曲张的静脉呈蚯蚓状,局部皮肤发凉、光滑而且干燥,随之出现青紫色或暗灰色色素沉着,因感不适,有时搔抓或被硬物碰撞后,引发感染形成溃疡,并沿曲张之静脉多处溃烂,而且逐渐扩大,时有黄水流出,最终变成久治不愈的慢性溃疡。患肢发胀、疼痛不适、麻木无力、感觉迟钝等症状越来越重,造成行走困难,不能负重。
用蜂针、蜂胶酊、蜂宝热敷袋治疗,有破瘀散结、温通经络、气行化湿、祛瘀生新的作用。蜂针液(蜂毒)、蜂胶在局部的直接应用,一是有很强的抗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能缓解多种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皮炎,特别是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的细菌有杀灭作用;二是因蜂毒的亲神经性,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的皮肤、血管平滑肌上的末梢神经,进一步恢复和改变血管的张力,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达到溶血抗凝的作用;蜂胶在外用上和蜂毒一样,除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的作用外,还具有防腐生肌、保护溃疡黏膜的作用;使用蜂宝热敷袋,进一步增强和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活血化瘀,有利于溃疡面的修复,使周围的组织代谢恢复正常。由于蜂针液对曲张的静脉血管,进行直接的刺激,使局部组织人为地反复产生红、肿、热等无菌性的炎性反应,就促使了表浅曲张的静脉腔发生粘连、闭塞而愈合,从根本上解除了浅静脉再曲张的问题,使之得到彻底治愈。
―、蜂针、蜂胶酊、蜂宝热敷袋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伴小腿溃疡
(1)蜂针疗法取穴:梁丘、膝阳关、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承山、悬钟、三阴交、照海、昆仑。活蜂蜇刺:每次取3~4个穴位,每日或隔日一次,用蜂总量每次不得超过15~20只;对曲张的静脉要沿血管每3~5cm蜇刺一下;对溃疡面及其周围的组织要进行散刺,一只蜜蜂的蜇针可散刺8~10处;
(2)溃疡面涂蜂胶酊:在蜂针治疗完后,对有溃疡伤口的患者,用棉球蘸取20%的蜂胶酊,涂抹在溃疡的创面上,每天一次。
(3)外用蜂宝热敷袋:根据病变范围的大小,在溃疡面上涂上蜂胶酊后,将蜂宝热敷袋打开,将有药物垫的一面接触患部固定,每48小时更换热敷袋一个。
治疗结果:溃疡愈合皮色基本恢复正常,溃疡周围曲张静脉消失,触觉、温觉、痛觉恢复正常。一个月治愈者12例,两个月治愈者38例,三个月治愈者17例,经近10年对其中28例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
病例:曹先生,68岁,农民,左下肢静脉曲张15年,伴溃烂3年,于年3月入院。15年前左下肢静脉怒张,逐渐弯曲成团,患者因无明显不适,故未在意。3年前静脉曲张处被硬物碰伤后,其伤口经久不愈,常有黄水流出,疼痛或不甚明显,但下肢沉重,时有麻木感,站立稍久小腿酸软,行走乏力,踝部亦有肿胀,多伴有疼痛不适,而且在静脉曲张处的所有皮肤发青、发紫,自感知觉明显减退,在当地医疗单位吃药、打针、药粉外敷等,伤口流水稍有好转,随着时间的延长,在胫骨两侧又出现多处溃烂,继续用上药治疗不见好转。医院的医生对患者讲:“你的病太严重了,时间又长,保守治疗很难收效,如果产生败血症,就要危及生命了,说不定要把小腿锯掉。”
局部检查:左下肢皮色有的呈紫青色,有的呈暗灰色,膝下内侧5cm处有大量曲张之静脉团,胫骨两侧有创面6处,伤口干燥,最大创面为6×1.8cm2,其他5处的创面约1.5~2.8×2.0cm2,创口周围皮肤高出皮面,而且光亮发硬,伴有肿胀,触觉、温觉不敏感,压痛也不明显。经58天治疗,伤口愈合,曲张静张消失,皮色基本恢复正常,随访10年未见复发。
二、蜂胶酊、蜂蜜、中草药治疗“老烂腿”
配方:蜂胶酊30克,蜂蜜50克,川楝皮50g,桃叶50克,小叶桉叶克,马齿苋50g,无花果叶50克,野烟叶50克,夹竹桃叶50g,花椒20克,白矶20克,食盐20克,紫背浮萍50g。
用法:将后11味加水克煮至0g时去渣取汁,加蜂胶酊、蜂蜜调匀,趁热熏患处,待温度适宜时用新毛巾在汁液中浸泡30分钟后熏洗。第一次熏洗后瘙痒消失,每天洗2次,第二次用时加热,一般4~6天治愈。
适用范围:烂腿、皮疹、湿疹、疮疖、皮肤瘙痒。
1、某男,70岁,患小腿溃疡7年医冶无效,按照上药方熏洗—次就止痒,共洗2天4次,停止流黄水,疼痛消失,第三天开始结痂,第7、8天痂开始脱落治愈。
2、某男,46岁,因栽秧受水污染,周身长皮疹,发痒难受,接上述方法洗二次治愈。
3、某女,46岁,年下田栽秧脚拇指溃烂,发痒、红肿,看医生花去百余元,也不见效。按上述方法洗3天,溃烂、红肿、发痒消失。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