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身体多个部位的静脉均可发生曲张,比如痔疮其实就是一种静脉曲张,临床可见的还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及腹壁静脉曲张等等。静脉曲张最常发生的部位在下肢。
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较高,主要症状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像蚯蚓一样,弯弯曲曲。即对患者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又影响患者的形象。
一、原因是什么?
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血管压力增高,便形成了静脉曲张。
2、久站或久坐:由于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使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血管中,血液循环不通畅,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3、女性妊娠期间:妊娠时子宫和卵巢的血容量增加,致使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内静脉,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4、肥胖:过多的脂肪容易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很难被输送到身体上半部分再加上下肢需要支撑庞大的身躯,使静脉压力增加,即使是更加健康的梨形身材,额外的重量也会使其更易患骨关节炎和静脉曲张。
二、症状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
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5.局部坏疽和溃疡。
三、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法
1.调理气血法
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贡。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血之运行,靠气之推动,“血随气行,气为血帅”,气足则生命活动力旺盛,血液化生充沛,运行流畅,反之,气虚则血液生化不足,血行无力推动,进而血液瘀滞于内。静脉曲张瘀血的产生常与气虚密切相关,临床上在出现瘀血气滞征象的同时,伴有气虚之征,调理气血法治之常获良效。
治疗以益气通络,以求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达到正气得复,脉络以通之目的。根据中医“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的理论,此法对血脉尤其是络脉瘀阻者尤为有效。
2、活血破瘀法
周围血管中,若出现瘀血不化,患者疼痛剧烈,持续不解,彻夜难眠,或疾患久治无效,顽固不解者。治疗需以破瘀活血之药破其顽瘀,缓其病势。
这就是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理论根据之一。此类药物作用峻猛,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3、化浊除湿法
静脉曲张会引起肢体水肿现象,其共性在于既有血瘀,又有水湿泛滥,且瘀血,水湿相互影响,使病变经久难愈。治疗此类症状的病人,需要“开鬼门,洁净府”而除水湿,“去菀陈坐”以通血脉,两者相互配合,则活血益于利水,利水助于活血,活血行滞,分流湿浊,法瘀通脉,达到水湿去,血脉通的目的。
4、养血生肌法
“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一些患者患病日久,静脉曲张到了后期常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趾、指甲生长缓慢、肥厚变形、汗毛稀少、脱落,或溃疡久不收口,疮面肉色苍白等血亏失养之症状,这是瘀久致虚,瘀久化热的病情变化,故治疗上需要养血生肌。
四、预防保健法
1、高抬腿:每天将双腿抬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
2、足浴: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的静脉血液及时向右心回流,有利于减轻腿部的静脉瘀血,防治下肢静脉曲张。
3、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温馨提示就诊时间
每周五,医院(医院)健康调节门诊。
中医大门诊部(砂子塘)周二上午,周日下午(暂时停诊,具体开诊时间另外通知)
大家可以到医院就诊,特别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