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火的话题是什么?当然是生二孩啦!不仅仅是“生不生”的讨论,还有“能不能生”的担忧。
今天下午,林和街计生办邀请了一位重量级人物与街道机团单位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面对面,教居民们如何科学应对“生与不生”这一史上“最纠结的难题”!这位大咖是谁呢?
郑立新
广医院、广东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郑立新教授,广东省优生优育名医之一,中国性学会理事,是广东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中华医学会广东遗传分会专家委员,主要从事生殖遗传的临床服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在优生遗传、生殖遗传疾病的诊断、出生缺陷的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郑立新教授是今天的主讲嘉宾。
能不能生?生育力评估说了算!生不生二孩?郑教授一开场就提出了热点话题。
“全面二孩放开,你是生还是不生?”博学的郑教授幽默风趣,从性及生殖等话题开启了讲座内容,频频引发会场轻松欢快的笑声。随后郑教授直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生育力不断下降,35岁女性的生育力比25岁时下降一半,45岁则比25岁下降超过七成,并且怀孕的风险也随年龄增长而大幅度提高!
(网络图片)
对于有意愿想再添一丁的居民来说,应该去尝试人工“造人计划”吗?郑教授提醒,切不要病急乱投医,去轻信一些未经权威认证的机构或借口民间偏方的“医生”乱开药。最科学有效的办法,就是医院做生育力评估检查。
生育力评估检查,等同于查看一下孕育胚胎的土壤和营养够不够、好不好。如果不够好,就要在事前做好相应的处理,是换个地方培育呢,还是想想怎么增加营养?总之,就是要保证胚胎和母体的健康和安全。
——郑立新教授
能不能怀孕?注意自身健康是关键
郑教授借助PPT介绍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郑教授称,现代家庭出现不孕不育的几率增加,这跟生活环境恶化有很大关系。无孔不入的食物激素、各种金属污染及辐射等,都对人体的生殖能力产生不小影响。
“不良环境中产生的人体内分泌干扰物,会导致育龄女性的生殖障碍。怀孕怀不上,或者怀上了,孩子也容易出现发育异常、出生缺陷甚至癌症等疾病。”因此,郑教授特别指出,准备生育孩子的居民,一定要留心自身的健康,如家中不要摆放大理石、花岗石装饰,饮食要注意避开伪劣假冒产品等。
(网络图片)
郑教授也指出,男性产生精子的情况也是影响怀孕几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男性精子产生数量少或质量不高,将直接导致怀孕失败。
男性也要注意呵护自己的身体,生活有规律要保证睡眠,尽量避免处在高温环境中或久坐不动,如果精索静脉曲张出现异常,一定要尽早治疗。
——郑教授
生得好不好?孕前孕中保护很重要定期产检十分重要。(网络图片)哪个时段怀孕宝宝才更健康?郑教授称,受孕前3个月,女性应该建立良好的饮食和起居习惯,如注意劳逸结合,一日三餐进食的时间和营养都要保证等等。如有使用避孕环等节育器的居民,至少在受孕前3个月取环;采用孕体激素避孕药的人,则需要在停药3~6个月后才能受孕。另外像孕前已存在的一些疾病,如发烧、肺结核、甲低等,最好在治愈后再怀孕。
孕妇在怀孕期间,医院进行产检。现在大多数产检都是免费的,尤其是对35岁以上高龄产妇,产检必不可少。
——郑教授
有居民拿来检查单咨询郑教授。
培训结束后,听众们还意犹未尽,围着郑教授请教咨询,有的人甚至有备而来,拿着检查单详细咨询郑教授。
这堂课听得有价值吗?不少听众给了e家君肯定的答案。“其实我有想过生二胎的,只是一直心里没个谱,主要是考虑年纪因素,毕竟30多岁了。”家住雅康社区的林姐称。听完郑教授的讲座,医院做个生育力评估,并抓紧时间提前做些备孕功课。
街道计生办工作人员表示,随着二孩生育放开,前来咨询生育问题的居民不少。为此,针对有生育意向的已婚育龄群众要求,我们便开展这项“优生优育”健康知识讲座,希望能为大家解答疑惑。今后会根据情况不定期地采取多种形式为居民们提供这方面的服务。
文、图:信息时报记者曹翠娟(部分由林和街提供)
编辑:文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