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ldquo小儿鞘膜积液rdqu

昨天看门诊,有对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夫妻,带着一个鞘膜积液手术后复发的孩子过来给我看。他们需要咨询许多问题,可我的门诊时间有限,不可能给一个人解释很长时间。所以,我思考了一下,写出以下文字。

他们的儿子是在9个月前因右侧鞘膜积液在国外(意大利)手术的,术后发现右侧阴囊仍然肿大,那个医生建议观察3个月(跟我平时跟那些手术小孩的父母说的一样)。3个月后右阴囊仍然肿大,老外医师诊断为“鞘膜积液术后复发”,建议再做手术,并告诉他们:下次做手术,需要将阴囊打开手术。夫妻俩对老外医师不放心,要求回国手术。

夫妻俩在我明确告诉他们小孩的鞘膜积液是复发了以后问我:对复发的鞘膜积液要怎么做?我告诉他,还得从原来的切口做进去,探查原来的鞘状突是否已经被结扎了。如果原来的鞘状突已经被结扎了,需要再打开阴囊切除鞘膜;如果未被结扎,需要重新结扎鞘状突。

这对夫妻对我的说法表示了怀疑,反复向我强调老外医师告诉他们的话:“要打开阴囊做手术”。

我对这对夫妻俩对我的怀疑很无奈,也表示理解,毕竟小孩已经做过一次手术了,再做一次总是求稳妥求放心。但不去探查原来的鞘状突是否被结扎,打开阴囊切除鞘膜就能保证不复发?当然,如何从原切口进去探查鞘状突又要避免损伤解剖已经不清的精索,是有技巧性的。

其实,国内人多,小孩鞘膜积液(或腹股沟斜疝等等)很多,国内有一定年资的医师,其临床经验肯定丰富。从我们儿童外科来说,我们每年的手术量极大,大家对鞘膜积液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可能合并的异常以及手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等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首先说说病因。鞘膜积液分为交通性和非交通性。交通性鞘膜积液,是指鞘膜积液与腹腔之间有一条交通管存在(属于先天性),腹腔内的腹水经交通管流入鞘膜腔并积聚就形成鞘膜积液;非交通性鞘膜积液,是指腹腔与鞘膜腔之间没有交通管,是由于鞘膜或附睾、睾丸等炎症、外伤等等原因引起的鞘膜腔积液。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99.9%以上的小孩鞘膜积液属于交通性的。我二十多年的工作中,有记忆的仅4例找不到鞘状突,一例是4岁,其他三例都是9岁以上,最大的是12岁。所以,我们的鞘膜积液手术方式叫做“鞘状突高位结扎术”。

再说说临床表现。鞘膜积液的主要表现就是在阴囊或腹股沟区摸及一囊肿,边界清楚、光滑,不能一下子回纳如腹腔,也就是说不会用手按压囊肿能一下子消失了(这一点可与腹股沟斜疝区别)。如果用手电筒放在囊肿下面映照,囊肿整个透亮,这就是临床上常说的“透光试验阳性”。大部分的鞘膜积液还有个特点:早晨起床,囊肿会变小、变软(但不会完全消失),下午或长时间站立后,囊肿会逐渐变大。注意一点:需要与睾丸肿瘤区别,做B超检查是个好方法。

接着解释可能合并的异常。⑴主要的可能异常是同时合并有隐睾。由于鞘膜积液较大,睾丸触摸不到,或者医生术前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在手术中将积液抽掉后才发现睾丸位置在腹股沟,不能将睾丸推入阴囊,这是比较麻烦,术中要出来跟家属谈话说明,浪费时间,延长了手术时间。⑵还有一种情况,睾丸位置偏高,在阴囊顶部,但又不是隐睾。这种情况如果在术前没有发现,术后有的家属就会怀疑是医生手术做不好了。⑶睾丸有萎缩。术后才发现睾丸很小。所以,鞘膜积液的小孩在手术前,医生一定要注意睾丸的检查,如果触摸不到睾丸的,就要做阴囊B超检查(当然,B超准确率也不是百分之百)。

最后,关于手术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主要是找不到交通管(即鞘状突)。⑴有的小孩,其鞘膜积液很大,但是鞘状突细小直径仅1毫米左足,如果不十分小心,真的很难找得到。如果找不到鞘状突没有将它结扎掉,就有鞘膜积液复发的可能,这个时候,倒如那个老外医师说的需要同时打开阴囊切除鞘膜。⑵有的小孩年龄大起来了,比如十几岁,或发育比较好的八、九岁的小孩,他们的精索血管都比较粗大,手术中容易出血扰乱手术视野,这也会导致寻找鞘状突困难。所以,我认为鞘膜积液的手术年龄要在2~5岁左右,不要太迟了(2岁以内的小孩如果鞘膜积液比较小或张力不高,可以先观察)。⑶确实没有鞘状突。就如我上面所说的那个12岁的小孩,打开它的阴囊,发现其鞘膜充血水肿明显,附睾都充血。我们将鞘膜全部切除,术后阴囊极其肿大,三个月后才完全消退。术后我们再三追问小孩以前的治疗情况,他的奶奶才告诉我们:她们曾经给小孩行鞘膜腔注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在十几年前曾经流行一段时间,后来发现副作用太大被摒弃。

总之,小孩鞘膜积液的治疗存在风险,但基本上是可以管控的,我们小儿外科有丰富的临床处理经验。

儿童外科医生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aoduo.net/yczz/2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