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一篇新闻报道,说很多疑似脑医院进行“封针”治疗。所谓的封针治疗可以说非常残酷。新闻报道里的描述是这样的:医生拿着装满药水的注射器穿过大人手的缝隙,在挣扎的婴儿身上的特定部位扎入拔出,扎入拔出。平均3-5秒扎一次,每扎4、5针换一支注射器。从头部开始,然后是后颈、四肢、腰部,一次封针患者需要被扎入几十至近百针不等,持续时间10分钟左右。封针过程中,除了控制和安抚婴儿,家属还需手里拿着棉花球,随着医生针头的移动,迅速黏在孩子被扎针的部位。因此,结束后被抱出治疗室的婴儿大多顶着一脑袋的棉花球,血斑隐隐约约,脸上挂着泪,有些已经哭得没了声。这个场面让我第一时间想到多年前火边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里,容嬷嬷用针扎紫薇的场景。林心如那双充满恐惧的大眼睛,至今让我心有余悸。有一部分孩子接受这个治疗的病因是“肌肉张力高”。知名儿科医生鲍秀兰解释说:婴儿在母胎里是蜷着腿的,出生时肌张力本身就高,之后会随着时间有规律地下降,「有些人(医生)不懂怎么判断肌张力,如果怀疑是脑瘫,一定要有明确的脑损伤,没有脑损伤的就不是脑瘫。」也就是说,肌肉张力高并不一定是脑脑瘫,一定需要有其他各项表征集齐,才能确诊脑瘫。为什么仅仅因为孩子肌肉张力高,就怀疑是脑瘫送去封针呢?不排除有些家长缺乏必被的医学常识,也有一些无奈之下急病乱投医,还有一部分则是太心急。生过两个孩子才知道,孩子两三岁以前,有很多儿科病都是因为器官发育不完全导致的自限性疾病,即使不做任何处置也可自愈。但是新手妈妈哪里知道这些,得了霰粒肿眼睛上长个包要给孩子眼睛动手术,精索鞘膜积液要全麻动手术,医生一说要手术,妈妈的眼泪立马就下来了,心疼的不得了。医院的儿科医生。聊起医患矛盾以及很多过度医疗。我跟她讲起我儿子小时候得过的很多病,都因为我的拖延症治好了。她说你儿子简直就是一部儿科常见病教科书啊。虎哥比较惊险的儿科病有三次。一次就是精索鞘膜积液。输入症状上网查,排除腹股沟斜疝之后暂时松了一口气。是基业的话就没有那么紧急,很多妈妈都说起他们为这个病做手术的经历。孩子小,不会说话,要全麻,全麻之前需要禁食。还没等手术,光又渴又饿就哭了好几次,打上麻药,孩子瞬间不省人事,夫妻俩抱头又哭一场。手术过后麻药劲儿过去了,孩子疼的哭。孩子哭大人也哭,全家哭作一团。我看着,想到可怜的儿子也要经历这样的痛苦,我也心疼得哭了。一遍哭一边看论坛一边查育儿百科,终于发现这个病有很多孩子得,而且很多可以自愈。几乎搞了个通宵,得出结论。能不手术尽量不手术。医院看医生,做完B超,医生的诊断跟我上网查的是一样的。那时候孩子两岁左右不会说话,医生说这个病可以自愈,就算不会自愈,可以做个门诊小手术,很简单。但是目前没有什么症状,也不会影响发育,建议先观察,如果再有症状,再去复查。有必要的时候再做手术。因为做手术要全麻还要禁食,而且全麻,谁也不敢保证没有风险。后来我才知道我真是碰上一个好医生,因为其他家庭很多碰到的医生都是让他们立即手术。花几千块钱,孩子挨一刀,全家人哭一场。中间还碰上一个小插曲,这位医生看着病突然间被电话叫去急诊室。他跑着去,急匆匆回。后面等的人质问他为什么把这里的人丢下去看急诊,有位爸爸说:“我们也很急呀。”医生回答说,“急诊不是你说急就急的。人家那里都快不行了,再晚一点有生命危险,这才叫急诊。”后来又经历过一两次夜间急诊排队排到天亮的情况,我也逐渐的淡定了。只要不是有生命危险,不要去挂什么急诊。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医院的急诊资源。后来正如我们期望的那样,几个月后积液慢慢的被吸收了。没有任何症状,一切正常。如果当时是心急的父母碰上心急的医生,虎哥这一刀肯定是避免不了的,回想起来也是后怕。话说虎哥的屁股还真是不省心。前面的积液刚吸收了,有一天给他洗澡,突然摸到屁股上有一个硬块。查了一下可能性很多,有可能是肛瘘,肛周脓肿,或是脂肪瘤之类。又有手术的可能,因为经历过之前的一次。这次没有那么害怕。医院做B超。做B超的时候,虎哥挣扎的像杀猪一样,虎爸和两个医生好不容易按住。B超显示是一个没有清晰边缘的东西。基本可以排除恶性肿瘤。如果有清晰边缘的,可能需要手术切除。医生也是建议先观察,不做任何处置。既然没什么症状,那就回家观察吧,观察了一段时间,硬块莫名消失。就像它莫名出现一样。我总感觉它是专门来吓我的。三岁之前是儿科病的高发期,普通感冒就不说了,幼儿急疹、被虫子叮咬之后过敏性皮炎、鹅口疮、还有一次突然不能排小便,有憋又疼,哭得稀里哗啦……虎哥隔一阵就给我来一次刺激的,医院——确诊——医生说没什么事——回家观察/用特效药——好了。医院的路上就好了。三岁以后没有清闲多少天,突然间眼睛上长了个包,叫做霰粒肿。那个包越长越大,很影响美观。查了一下,又是分了两派:有人说要做手术,有人说可以治愈。去医院看医生,这回医生主张要手术。因为这个手术非常简单。只要把肿的地方切开,把里面的脓排出来就好。可是我觉得既然孩子没什么感觉,而且能自愈,那就等等呗。这次等的时间有点长,大概是超过了三个月,但最终也好了。再后来我们家医院了。群里经常半夜有妈妈问孩子突然出现一些症状要怎么办?去看医生当然是一个标准答案。但是选择什么时候看,还是要斟酌一下。一般情况下我是不建议看急诊的,听医生朋友说,一般急诊医生都是临床经验3至5年的年轻医生,即使是10多年的医生,因是全科医生,其专业性也没有专科医生强。尤其面对不会说话,或是表达能力还没有那么强的儿童,如果没有多年的儿科经验,误诊的几率比较大。这并不是说医生水平不行,而是儿科不同于其他,确实需要大量接触过儿童才能更准确的诊断。半夜去看急诊,几乎就要全家老小折腾一晚上。还不如等到第2天从容的去挂一个专科门诊。有哪些医院呢?我印象最深的是松田道雄在《育儿百科》里提到,有一种病叫做肠套叠。这个病的特点是发病非常突然,孩子会特别特别的疼。医院治疗非常简单,只需要用空气进行灌肠。医院晚了,肠套叠的部分坏死,就要手术切除。所以这个病对时间和诊断要求非常高。家长要记牢这个病的症状,剧烈的腹痛、呕吐、腹部有硬块、便血等,一旦怀疑是肠套叠,医院,而且跟医生描述症状,还要说出自己的看法。还有跟这个类似的比较紧急的是疝气嵌顿。当时我把几种紧急儿科病的症状烂熟于心,庆幸的是一次也没有用上。综上所述,妈妈们知道吗?很多儿科病最好的治疗是“等”,耐心等几个月,眼睛上的包会消失,屁股上的包也会消失,积液会自我吸收。战战兢兢等了几个月,发现原来是虚惊一场。人世间最美的词之一就是虚惊一场。说说你们被医生吓哭的经历吧,妈妈们多交流才能让孩子少遭罪。很多儿科病,最好的处置方法不是立马治疗,而是等一等。佛系虎妈
给孩子传一根好棒
白癜风咨询网北京看白癜风病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aoduo.net/yfcs/5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