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曲张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自21世纪来,静脉曲张领域由于热消融,化学消融以及介入技术的进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手术简单化和门槛降低,短期内在北美静脉曲张手术量骤增%,手术量的增加存在滥用和过度治疗的情形,因此血管外科论坛(AVF)牵头组织了介入放射学会(SIR),静脉及淋巴学会(AVLS),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共同制了AUC(appropriateusecriteria:合适使用标准)。

该标准不同于指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基于证据和RCT对某一领域做出全面具体的推荐,有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而指南在一些灰色地带是模糊的,证据缺乏的,所以AUC标准可以弥合这些区域并为临床提供建议,同时还可以为政府决策和利益关系人(如保险公司)提供参考依据。所以AUC可以为作为职场“菜鸟”的教学材料,同时也为“Olddog”们提供以后研究方向。

他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美国静脉论坛牵头,成立伦理工作组,组员由本组织提名该领域活跃的专家,同时还邀请隔壁学会参与,如下图所示,学会再推荐他们学会的相关专家共同组成伦理专家组,这样该组就包括了多学科,多学会成员。如下图所示各成员来自那个研究机构,分别属于哪个学会。

美国静脉论坛除成立伦理工作组外,还指定技术组成员,后者负责在Medline上收集静脉曲张的各种治疗方法,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热点问题并和伦理工作组共同决定最终提案。

提案交由16位伦理工作组成员根据下面的表格分别对每个提案无记名打分,第一轮打分完成后将汇总结果公布并组织网络电视电话会议,16人中抽调2人作为书记员,其余14位成员就提案讨论,目的不是形成共识,而是对提案内容进一步斟酌和细化,最后再次无记名打分。

最后将伦理工作组的分数平均形成下列表格的横轴,在通过第二轮投票结果通过统计学处理按下图公式计算评定每一提案是否赞成,形成表格纵轴,从而形成不同颜色,不同等级的合理度。

在进行统计学计算过程中,采用了国际通行的RAND/UCLA(RANDcorporation/UniversityofCariforniaatLosAngeles):前者是一个非盈利性公司,致力于全球医疗保健问题的评估,通过分析科学文献和专家观点使高大上的科学数据落地,应用于现实临床实践,后者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们共同制定了评估某些治疗检查是否是合适的方法。

IPRAS(Inter-percentilerangeadjustedforasymmetryrequiredfordisagreement):百分比间不对称范围。公式如下图。

表Ⅴ可以看出对没有反流的静脉曲张,不管分级如何,一律不推荐手术,而对于没有症状的和有症状,但仅仅是有毛细血管扩张或网状血管扩张的病人,推荐手术的理由太牵强,对于C2以上,合并轴向反流的病人,是手术的强适应症。对小腿反流的手术,C2以上可以手术,而节段性反流的病人,在C3级以上才可以手术,因为在小腿段静脉反流更容易有症状,而大腿上的节段性反流出现症状的不多。

表Ⅵ可以看出对于由于小隐静脉反流引起的症状性静脉曲张,水肿,皮肤皮下变化,愈合的或活动性溃疡建议小隐静脉消融治疗,而对于小隐静脉曲张合并大-小隐静脉以及股外侧-小隐静脉有交通的曲张,指征提高到C4-6级。

表Ⅶ可以看出前副大隐静脉消融治疗的适应征和主干静脉有些相似,没有反流不要手术,有反流且曲张静脉分级较高(C2以上)适合手术,但水肿病人手术获益较小。

在很多指南中在处理大隐静脉时其主要分支,包括前副大隐静脉也在处理范围内,如果不处理,也可能与大隐静脉复发有关,因此如果前副静脉有反流,或与前副静脉交通的再通的大隐静脉有反流处理就应当更积极些。

从表Ⅷ可以看出,无论是GSV,SSV,或AAGSV曲张,如果没有症状,推荐手术级别很低,如果没有反流,基本不推荐手术。

尽管反流合并粗大静脉病人有较高静脉炎和出血风险,但对这类病人广泛手术可能获益不多。

同时,AUC技术组也承认,分级较高的静脉曲张病人没有症状的不多,如果真是遇到这类奇葩病人,需要严格评估症状,比如有的病人虽然无症状,但生活习惯发生了改变,频繁抬高患肢而降低了症状的出现。

水肿病人一般无症状,这类病人手术获益也较小,对严重曲张病人无症状者,即便要手术,也要综合分析伴随体征严重程度。

3.有症状的非主干静脉曲张或毛细血管扩张症

如表Ⅸ所述,很多指南的推荐和大隐静脉主干曲张一样,如果出现溃疡或溃疡前状态,有症状水肿或曲张均适合治疗,也许有的付费方并不赞同,由于数据有限,我们的建议与很多指南保持一致。

由于分支静脉常常和主干静脉相当,病情进展完全可能累及主干,所以分支处理可以和主干同时进行,而对于主干功能正常,分支病变出现出血,血栓静脉炎,这时可以主要处理分支静脉病变。

4.主干和分支处理时限

如表Ⅹ所示,二者同期或分期处理均是合适的,留下分支不处理是不合适的,当然,主干处理后分支转诊到别的中心处理也可以,但并不是很合适。

作出上述推荐的理由是主干处理后有30-60%分支自然消退了,也有研究认为同期处理在基于病人报告的结果上在短期优于分期,长期上优于或等于分期处理。但具体病人需要同期或分期要看病人意愿和临床安全性。

5.穿支静脉的治疗

病理性穿支静脉定义为外向反流持续时间>0.5秒,直径≥3.5mm,位于活动性或已经愈合溃疡的下面。在位置上穿支静脉分为大腿和小腿的穿支静脉,在建议上二者并无差别。

从表Ⅺ可以看出,穿支静脉是否处理主要取决于静脉的分级,一般而言,穿支静脉只有严重到溃疡或溃疡前状态时处理是合适的,对于水肿,单纯穿支静脉的处理可能改善,但不要完全寄希望于穿支的处理,因为这种情况的水肿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6.支架植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从表Ⅶ可以看出,髂总或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手术适用于有症状的病人,如水肿,色素沉着,萎缩,溃疡病人,尤其适用于合并浅静脉主干正常或异常病变已处理的情形,对意外发现的压迫或狭窄性病变,即便有毛细血管扩张或网状静脉也严禁支架置入。对于合并水肿的病人一定要明确水肿的原因,因为水肿原因太多,小心掉坑里。

静脉狭窄的阈值虽然没有强的证据支持,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狭窄面积50%有手术适应症。

静脉性水肿最常见的症状是单侧肢体的沉重感和疼痛,部分病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对于下腔静脉或髂总静脉病变合并浅静脉反流病人,到底先处理下腔静脉,后处理浅静脉,又或是相反,或同期处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持。所以做出了上述的推荐。

对于下肢水肿的治疗,之所以将浅静脉消融和下腔静脉治疗列为可能合适是因为下肢水肿可能合并多种静脉外因素,没有曲张的反流合并水肿疗效并不确切,而反流+曲张+水肿的浅静脉消融效果较好。因此有人认为C3期病人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是有道理的。

7.超声检查技术

如表Ⅷ所述,超声检查体位首选直立位,其次较陡的反截石位,最后才是平卧位,对结果记录上最好对反流范围和反流持续时间加以描述,而持续时间描述的静态图像不可取,对反流信息获取,股浅-股静脉交界区以及以远采用可疑静脉远端压迫,释放都是可以的,Valsalva动作对股-股浅交界还可以,但对以远评估效果很差,而对可疑静脉近端压迫释放是不可取的。绝对禁止根据其它检查结果诱导超声医生做出反流的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反流时间阈值在大隐静脉是0.5秒,而股腘静脉是1.0秒,对于第一对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良好的病人其远方的反流几乎引不出,且Valsalva动作还和病人配合度有关,所以列入了一般性适用标准。

之所以不建议可以静脉近端压迫松驰手法是因为这样会引出“非病理”性“火焰”样反流,时间可能超过0.5秒,它可能出现在两对正常瓣膜间,也可能是血液反流到正常瓣膜间分支静脉内(通常是功能不全的)。

8.手术次数和付费恰当性标准

如表ⅩⅣ所述,提交的付费申请应当与实际的诊疗服务相符,如果出于临床原因如病人安全或喜好分次手术是合理的,而对于同一大隐静脉按多个入路收费,两段连续大隐静脉按段收费或两段连续大隐静脉按多个入路收费是不合理的,而对于不同静脉(包括对侧)刻意分次手术以获得最大程度收费也是不合理的。当然,对个体化病人可能需要具体分析,但对于反复出现“特殊情况”的情形可能涉嫌骗保。

最后上所有汇总建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aoduo.net/zlff/8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